尽管有很多的文章和书本在介绍美国教育,也有相当一部份的学者和普通父母在中美教育之间做着对比。无论大伙怎么样努力,悲观地说,这所有的对比和考虑基本都是纸上谈兵。不可置辩的事实是,中国根本就没办法复制美国教育。为何我会这么说呢?有句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我用几个简单的事实来讲明一下这个命题。
譬如说,大家都感觉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灵活,而中国课堂相对死板。美国学校的灵活教学,和美国学校的课堂设置大有关系。在美国中小学,每一个班级的人数大约是25名左右,而中国学校的班级人数是多少?大概是美国课堂人数的两倍吧。美国课堂学生少,老师就大概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互动,课堂教学也就相应地灵活起来了。而在中国,你让一个老师应对50多个学生,假如中国老师想和全班同学互动,一节课就那样点儿时间,一旦互动起来,估计老师就没什么时间讲课了。中国学校的课堂设置,决定了中国中小学的教学只能是填鸭式的,美国学校的灵活教学法,在中国根本就好不通。
又譬如说,美国中小学没固定的教程和课本,美国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需要学生去图书馆借书找资料。美国学校对教程的大撒把,和形形色色的美国图书馆有关。依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统计,全美约有各类图书馆12万个,平均每2500人就有一个图书馆。其中公共图书馆8956个、大学图书馆3793个、学校图书馆98460个、特别图书馆7616个、军事图书馆265个、政府图书馆1006个。
在美国,各类图书馆就是美国学生读不完的教程和百科全书。即便美国老师不需要统一的教程,美国学生也可以在图书馆找到答案。请记住这个数据吧:平均每2500个美国人就有一个图书馆。这个数据,在中国无异于天方夜谭。中国社区图书馆的不普及,藏书有限的中小学图书馆又不可以为所有些学生提供需要阅读的书本,这就决定了中国学校需要要有统一的教程。
再譬如说,美国孩子常见喜欢运动,而中国孩子的课外运动时间却非常有限。中美学生之间在运动方面的不同,主要来自两方面是什么原因。
1、和美国的小学生和中学生相比,中国孩子的作业量大,这就决定了中国孩子在课余时间的主要任务是应对作业,换句话说,中国孩子没时间搞什么课外运动。
2、再换个角度说,美国孩子爱运动,这和美国社区公园的设置有关。在美国,公园不止是消遣散步和看花弄草的地方,至少在大家这里吧,一年四季,社区公园都有为孩子们安排的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譬如我的孩子们就在社区公园学过打网球,学过划船,学过踢球。这种社区公园的课外活动,离家近,学费低廉,注册便捷。社区公园的各种体育活动,一年四季都有专门的活动预告和介绍。在报名前后,课外活动的小册子会准时寄到每一个居民的家里,供父母和孩子们选择之用。值得一提的是,如此的社区公园,并非美国大城市的专利。在大家居住的小镇,孩子们就能享遭到社区公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中国,能有多少如此的公园可以为孩子们提供这种离家近价格低廉的运动场合呢?
又譬如说,美国孩子的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校外活动来完成。教堂,童子军,女宝宝军,都可以向美国孩子灌输各种出色的为人品质。即便美国学校不上政治课,不学白宫文件,美国孩子也会在校外的各种活动中得到生活的指导。宽容,诚实,有爱心,尊敬并服从爸爸妈妈,这类品质是教堂的宗教教育中常常讲述的内容。勤勤恳恳,对人有礼貌,乐于助人,擅长和别人合作等等,是童子军和女宝宝军需要习练的本领。美国孩子在这种校外德育教育中,通过日复1日的熏陶,至少会达到聊胜于无的成效。大家都知道,宗教和男女宝宝军在中国根本就没市场,美国课外教育中的这部分,中国完全不可以复制。
通过这类简单的对比,大家会发现一个基本的事实:在德智体几方面的练习,中美孩子历程的过程都不同。中美教育的不同方法和结果,造就了外在和内心都不同的孩子。譬如某些中国孩子从小就了解长大将来挣大钱买豪宅,而某些美国孩子从小就期望长大将来去非洲帮助难民。
美国孩子运动时间多,性格开朗,也爱笑。而中国孩子在很多作业的重压下,内心紧张,难展笑容。在不一样的教育体制下,中美孩子的世界观也不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就相应地有所不同了。譬如几乎没什么美国孩子会由于没考上很大学而选择自杀,即便是社区大学里的美国大学生,他们也不会感觉自卑。
诸这样类的例子说明,中国学校根本就没办法复制美国教育,大家也就不可以期待在中国的大地上把中国孩子改导致美国孩子的模样。和美国教育有关的所有信息,只能供中国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参考。教育不能离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只须社会环境不变,中国的教育就非常难有哪些突破性的改变。立足本国,借鉴美国教育中的积极原因,才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让中国学校复制美国教育,只不过个完全不可能的梦想。